(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16日電)多元入學制度,重推甄輕指考。北醫校長閻雲說,多元是對但題材不對,準備推甄的華而不實資料讓階級化更嚴重,有能力但不善表達的學生則失去機會,憂這樣現象影響社會流動機制。 日前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談論醫學教育的挑戰,引起醫界與學界共嗚。楊泮池非醫師世家,通過聯考進入台大醫學院,畢業後擔任醫師,自嘲若以今日多元入學管道,走推甄的路「一定會考不上」,不僅是自己,包括現在許多擔任要職的主管可能也都考不上。 楊泮池說,教育可讓社會階層流動,讓社會穩定及和諧,多元入學制度是好的,但缺留給弱勢或不善言語表達者一個機會。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3年前從美國回到台灣任職,將自由學風帶到校園,隨教育制度變革,從聯考到多元入學,包括繁星計畫、推甄、大學指考等。閻雲說,繁星計畫提供偏遠地區學生一個機會,從最近統計看到偏鄉離島學生珍惜學習資源,在校表現更優於一般生。 「相較推甄,階級化的區別感受更深」,閻雲提到許多學生資料過度華麗,華而不實資料都足以到美國華爾街應徵不錯工作,學生更多才多藝,會拉小提琴、二胡,連少見的土耳其三弦琴都出現。 多「元」入學,他說,財富堆積的能力突顯不出學生特質,但可很明顯階級化,回到學生申請本質,天真、樸實的學生目的就是讀書,和一般學生沒有差別。隨推甄名額不斷增加,遞減的是指考名額,偏向推甄則會過度物質化,而許多不善於表達或沒有才藝,但有能力學生則易被這個制度犧牲。 談到求學艱辛,北醫位於信義區物價高的地段,生活費用是台北市最高的,對許多學生生活不易在無法溫飽之際,要如何專心求學。除可努力打工,學校端則會透過募款及校友捐款提供獎助學金鼓勵想要讀書的困苦學生求學,讓學生在畢業後透過努力尋找改變社會的能力。 「離島偏鄉有捐款或輔助,但實際是缺人。」他說,北醫服務性性團在寒暑假深入偏鄉,例如每年暑假約百名學生搭著遊覽車再搭船到澎湖馬公高中紮營,規劃社團性活動並帶領學生協助義診及調查,讓學生從服務過程中,了解需求,將心比心為社會、為偏鄉獻已力。 教育的天平已失?,著重於多元入學是正確,但「題材」不對,執行面偏差且過度外衣讓偏遠及弱勢孩子失去發展空間,而教育是社會流動的基石,推甄制度下,最後產出的是富二代及缺乏競爭力者,如此不僅是大學受害,最終國家也跟著受害。 有教無類是儒家精神,閻雲認為教育家應重新思考比例問題,多元入學的不平等影響學生教育權,會讓學習階級化。1040616


4897053E58815AA1
arrow
arrow

    b97ld39vv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